“成长的可能”近日采访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剑桥国际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英语启蒙领域权威专家曹文。从大的英语启蒙方法论到一些具体问题,曹文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在学术上,曹文长期从事英语教育的研究,在英语启蒙领域具有大量的学术理论和科研发现支撑,并且擅长以外行家长能够理解的方法解读深奥的学术概念。
在实践上,曹文教授之子通过习得的方式掌握英语,小学四年级开始读哈利波特原版小说,在12岁时已累计创作了20万字英语小说,本科考入了英国剑桥大学。同时,她一直积极倡导家庭英语大阅读,并通过组织 “亲子共读会”,帮助了众多家庭的孩子通过大阅读习得英语。
实际上,英语启蒙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出生在80、90年代的很多家长,吃过“哑巴英语”的苦,因此对自己孩子的英语启蒙格外关注。在双减之前,很多家长会选择在线外教平台、或者线下的培训班。双减之后,英语启蒙则更多回归到了家庭。
曹文教授提到,学一门语言的关键变量之一是频次,即每天都做这件事,而不是一周就一天投入很多的时间。“如果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一周就上一次课,其他时间什么也不做,这样不报也罢,不会有什么效果。”
在家庭英语启蒙过程中,很多家长会从网上搜集相关的成功经验,例如一些妈妈把自己的孩子教出来了,再把这些方法复制到其他孩子的英语启蒙中。曹文教授建议,家长一定要警惕“经验式启蒙”。
一方面,“如果只是经验化的路线,可能在孩子的某个年龄阶段,这个方法有效,但是我们不知道孩子长大了以后会不会反而因此产生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每个孩子和每个家庭都情况不同,不能简单地复制或照搬。
那么,英语启蒙的科学方法论是什么?家长要避免哪些坑呢?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曹文
#1
英语启蒙的最大误区:急功近利
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读英文绘本,往往会忽略绘本在故事情节、插画等方面对孩子认知成长的启迪,而是总喜欢盯着孩子问:“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孩子听读了一段时间以后,总是不开口读,家长就着急,觉得听了半天没有用。
家长看孩子朗读故事已经做得很好了,却又开始着急孩子怎么不写,或者写得不好。
孩子吃饭、玩耍时,家长喜欢考孩子英语,比如,孩子想吃苹果,家长就会问:“苹果用英语怎么说?”
在孩子英语启蒙这件事上,家长最大的误区就是急功近利。抱着这样的理念开始英语启蒙,后续的目标、方法、资源都会走入误区。
家长给孩子做英语启蒙,或多或少都带有让孩子学英语的目标。这无可厚非,但是家长这种功利心很容易让这件事一开始就走歪了。
首先,我们很容易对孩子“一启蒙就产出”产生很高的期望。紧跟着,就是方法不对,比如,一开始就让孩子认单词,希望他们开口说,完全没有走过听的阶段,甚至惦记着让孩子马上能够认读和写作;有的家长知道要“听”,但是听完了又惦记着让孩子说。
如何不走歪呢?就是我们把学英语这件事忘掉,聚焦对孩子的启蒙,只是启蒙的介质用的是英语罢了。在这个阶段,英语和汉语对孩子来说没太大区别,他只懂得他想去认知这个世界,喜欢和爸爸妈妈互动、玩游戏、看绘本,这都是孩子天然的好奇心。
所以我常和家长说,完全放下功利心,专注这件事本身,是不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给你带来快乐,增进了你们的亲子关系?一旦关注这件事本身而不再纠结学英语,其实英语的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如果按我说的,每天坚持听/读20分钟,坚持半年,就会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很多家长坚持不了半年,往往坚持一个月,发现没效果就放弃了。
我分享我最近读过的一篇论文(Exploring a refined model of home literacy activiti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研究了在家里做语言启蒙时,自然输入法(比如,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给孩子讲故事、听孩子讲故事、谈论孩子的经历以及唱歌等)和直接教学法(让孩子不断重读新词,给孩子解读新词的意思,或者纠正孩子的错误)对孩子的语言技能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输入法是正相关的关系,即对孩子的语言技能发展有促进作用,而直接教学法是有负相关的关系,即越这么做,越学不好。
双减以后,家长能拿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培训班的模式搬到家里来。所以,自然输入法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在父母英语不是很专业的情况下,借助绘本创造自然输入的场景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扮演的是孩子的阅读指导师。
首先,阅读这件事是需要有亲情互动的,是饱含感情的;其次,阅读这件事需要随时随地发生,舒舒服服地发生,这些都只有在家里能够做到。
#2
“习得”英语的方法论:
三大关键词、两大变量
在家庭里,“习得”英语如何实现?我强调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兴趣,一切不能以牺牲孩子兴趣为代价;第二个关键词是亲子,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一起交流;第三个关键词是大量听,不要说、不要读、不要写。
现在的英语启蒙说得更多的是学龄前的孩子,但其实无论什么年纪,英语没学好都要经历启蒙阶段,路径都是一样的,都得从大量的“听”开始,只是年龄大点的孩子大量听的阶段会短一些,小龄孩子时间长一点。大量的“听”肯定是英语启蒙的第一步。
对于小龄的孩子来说,他只能“习得”,没法“学得”,不是因为英语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你不可能教他概念,他完全不能理解。对于小龄孩子来说,无论是英语启蒙还是汉语启蒙,都是靠“习得”的方式来做的。
“学得”是指上了学以后的孩子,在小学低段还是可以“习得”和“学得”相结合的,但到了初中以后就比较难了,孩子的“学得”策略、意识都非常强势了,很难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必须有强烈的目的性和方法论,有阶段性目标和获得感。
其实“习得”没有什么高深的,因为所有的母语都是“习得”的方式学习成的,哪怕家长对英语教育完全无知,家长也会知道母语是怎么学习成的,其实就是以这种“习得”的方式让孩子学英语就可以了。
大量听肯定是重要的方法,母语就是从听开始的,听了一两年多开口说话,所以英语也不可能听一句话就让孩子产出,这是违反人性的。连母语环境下孩子都要听一两年才开口说,听三四年才能说得利落,到了小学才能说得更好,更何况英语?
其次强调的是顺序问题,一定得按照“听说读写”这样的顺序,而不是像以前的传统英语,一开始就认字母、认单词、学语法。
另外还有一个重点是场景化。家长不能让孩子听他听不懂的东西。比如,孩子学母语的时候,平时跟孩子聊得大多是生活中的场景,同时给孩子读一些中文绘本,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的时候给他看图画。家长不会因为孩子不认汉字就不给他讲故事了,这就是母语的输入。而且家长不会考孩子,不会让孩子从小认字。
其实家长只要用中文的启蒙方法来套用英文就可以了,这就是“习得”。“学得”是比较专业的,讲究方法、策略。但是“习得”就是创造环境。
有些家长会说,在家里都说中文,没有这样的英语环境,但是我们可以用好歌曲歌谣、动画片、绘本这样的资源来营造英语环境,让“习得”成为可能。
语言这件事有两个重要的关键变量,一是量,二是质。
“量”是指每天做20分钟,比一周拿出一天来集中做3个小时更有效。
“质” 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发音质量、语言质量、内容质量。第一,发音质量一定要纯正,千万不要跟着带口音的老师学习。
第二,语言质量。首先要准确,不能有语法错误;其次是词汇量的丰富程度。
第三,内容质量。需要给孩子提供可理解的、感兴趣的输入。
高质量的分级绘本可以满足以上三个要求,家长可以像中文启蒙那样,给孩子讲故事书。如果家长的英文发音不好,可以拿着点读笔和孩子一起听。
#3
Q&A
在英语启蒙中,家长有不少痛点问题,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共读过程中该不该翻译?家长口语弱该不该和孩子说英语?动画片对英语启蒙有作用吗?市面上眼花缭乱的经验式启蒙个人号分享的经验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针对家长的难点,曹文一一解答。
阅读以兴趣为主导
■成长的可能:家长该怎么选择阅读的读物?
曹文:有三个判断标准,有音、有品、有画。家长不要认为有那么一套读物,我的孩子必须读,英语启蒙才能完成。其实只要符合启蒙条件的书都行,关键是坚持。孩子喜欢读就多读,多读肯定是对的。
■成长的可能:家庭英语启蒙中,您怎么看待精读和泛读?
曹文:家庭英语启蒙没有精读一说。彻底不要精读,就讲故事就好,都不需要泛读,就是不带目的开心地读。有家长跟我反映,孩子只看封面,或者只看画,很焦虑。但是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阅读,没问题,只要他愿意拿着书读。
■成长的可能:您怎么看待“重复读”的观点?比如有观点提出每天都要读同一本书,连续读多遍,这种做法是否过于机械?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
曹文:还是那句话,一切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兴趣为代价。有些孩子喜欢重复读,从学习的角度上来讲,重复读一本书的话内化程度一定高。但是如果孩子对这件事反感的话,那代价就太大了。
不重复读一本书,可以读一个系列,其实系列书的语言重复率也是很高的。这种重复是在不同场景下重复一个词、一句话,能让孩子对这句话有更丰富的感知。
■成长的可能:英文阅读、中文阅读该如何平衡?您建议如何分配时间?
曹文:无论是在家、幼儿园还是学校,中文永远是强势的一方,因为这是母语环境。所以,即使平均分配中英文阅读时间,孩子的中文也一定会比英文好,这是输入量决定的。所以家长不要担心我抓孩子的英文,孩子的中文会不会就差了。
■成长的可能:在英语启蒙阶段要不要跟着体系化的教材走?或是跟着规范的分级阅读走?
曹文:不主张小孩在家里用教材学英语,直接教学法对孩子的启蒙没有帮助,自然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对他们的帮助更大。分级阅读、绘本是可以的,但是那种分单元、每个单元学多少单词、有教学目标的教材会让孩子很反感。
成套的、连续的分级绘本是比较推荐的,一是从故事情节来说,减少了孩子的认知负荷,比如牛津树,它一直在讲一个家庭,不会老换人物。讲这个家庭成员的学校、工作、邻居,孩子每次看都很亲切。
除此之外,分级绘本的语言设计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牛津树系列,它的兴趣度和语言启蒙的力度肯定胜过教材。
翻译不是必须的
■成长的可能:亲子共读时要不要给孩子翻译?您怎么看待翻译?
曹文:肯定不能一字一句的翻译,如果真的必须翻译孩子才能读懂,说明你的绘本选择错了,真正好的绘本,孩子一看画就明白,根本不用怎么解释。真正好的分级绘本设计是很讲究的,涵盖美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孩子能从每一页绘本里获得的信息,大大超过一句话几个词的,这些信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比英语学习更宝贵,不光是语言,这是对孩子整个成长认知的刺激。
当然不是一句中文不能说,当孩子读到一定程度时,家长是要给他一定挑战性的,比如一些生词。阅读本身就应该是i+1,孩子本身的水平加一。当我们遇到生词,首先应该鼓励孩子猜测。“你觉得这是什么意思呀?”如果孩子说错了,不要生硬地指出错误,说错了也没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我觉得是什么什么意思。”不要直接说你错了,可以讨论。不用纠结孩子的翻译错误。可能这本书里他不理解,下一本书就理解了,会自我修正。好的分级绘本都有这种功能,它会不断重复。
家长口语能力偏弱可以用中文说
■成长的可能:如果家长口语能力弱,会影响吗?
曹文:家长可以用中文说。绘本的核心词、核心句则可以借助点读笔等音频助手。
■成长的可能:家长的日常口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吗?比如起床、吃饭时可以加入英语交流?
曹文:如果有英语交流当然是更好,因为这是更加场景化的,正好融入孩子的日常场景中,但是如果家长的发音不准,语法还是错误的,那么孩子听了半天等于是输入“垃圾英语”,最后孩子输出的也是垃圾,还不如不做。
看动画片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读书识字
■成长的可能:怎么看待动画片这一媒介对于“听说”的作用?
曹文:首先,它是非常好的启蒙资源,因为动画片不用教孩子就喜欢,它是自动能引起孩子兴趣的。但是,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弱点。因为动画片是被动学习,所以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在看前和看后都可以跟孩子加入更多的互动。而且,从保护视力的角度来说,动画片也不能看太长时间。
第二点要知道的是,我们之所以让孩子看动画片,最终的目标是要引导孩子从文盲走向读书识字的人,所以看动画片最终一定要引导到让孩子做绘本阅读。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读动画片配套的绘本,让孩子从看动画片到看绘本。
孩子上学以后,动画片就完成了英语启蒙的历史使命,当然如果孩子作为兴趣爱好,爱看动画片也是可以继续看的。但是想通过动画片学英语这件事本身就没有那么容易的,如果一类动画片不是专门为学习而设计的,它的语言是很随机的,不像分级绘本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如先易后难、螺旋式上升、不断重复,这些都有非常好的设计。但是,非教学类的动画片很少有这样的设计。
经验式启蒙没有长远的成功案例
■成长的可能:现在市面上很多人都在讲启蒙,自己是一个学龄前孩子的家长,把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复制给别的家长,您怎么看这件事?
曹文:我比较反对经验式启蒙,可能在孩子的某个年龄阶段,这个方法有效,但是,我们不知道孩子长大了以后会不会反而因此有不利的影响。我是已经把自家的娃培养出来了,不是光看他七八岁的结果,我是看到了他七八岁做的这件事对他十八岁的影响。所以我知道这件事对他一直是有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我本身是这个领域的学者,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理论支撑,我也有成功培养出其他孩子的经验。但是有些家长未必是专业人士,有培养自己的孩子的个案,而且也不知道这件事对孩子长大以后的反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所以在这呼吁大家远离市面上的经验式启蒙。
在小学阶段不阅读,只是死抠学校的作业、教材的孩子,到初中阶段肯定会出现问题的。就像在启蒙阶段,家长如果拼命盯着孩子背单词,孩子可能背下来了,但是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也许这种不良的后果,要在五年以后我们才能看到,但是已经太晚了。
感兴趣是内化的第一步
■成长的可能:您提到语言学习的四个规律:渐进、过程、内化、丢失。如何衡量孩子是否“内化”了?“内化”的前提是什么?
曹文:内化有几个基础的判断标准,第一步,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判断孩子对这件事是否感兴趣,比如他是不是主动去做这件事
?是不是每天不用提醒?是不是长时间沉浸、不让他干他还不乐意?这些都是孩子感兴趣的表现。第二步,是孩子能开口说了。他听多了以后开口说,读多了开始写了,都是明显的内化表现。第三步,是关注孩子开口说和动笔写是不是越来越流利、准确。
■成长的可能:很多英语启蒙成功的家长,会晒一些孩子启蒙效果的视频,听起来语音地道、表达流利,那么这是启蒙成功的标志吗?同样表达流利,怎么判断孩子的英语水平?或者怎么判断他内化的基础是牢固的?
曹文:如果孩子语音地道、表达流利的话,内化已经相当成功了。但是,“听、说”只是开始,最终要检验一个孩子的英语能力的试金石是他的读写能力。“听、说”基础打好了,转换“读、写”是很快的,因为英文是拼音文字。但是肯定不能以“听、说”为终点,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英语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中文也是,都得不断应用,而阅读是成本最低、效果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好的一种提升自我能力的方式。
(曹文教授目前在深耕家庭英语大阅读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希望通过新媒体帮助更多的家庭。其抖音ID名为“北外曹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