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vs“习得”
“学得”learning,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一种语言。比如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语法翻译法”和“情景法”,学习的核心是语言形式(learning form),学教材,背单词,学语法,是典型的“学得”。
“习得”acquisition,指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一种语言。比如,小孩获得母语能力,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潜意识过程,并没有经过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学习,这一过程就是“习得”。
?
小孩子学习外语要重“习得”,因为儿童更倾向于“隐性”的学习方式,如果说显性知识指“知道什么”(knowing what),从课本上学来的知识都是显性知识。那么隐性知识就是“知道怎么做”(knowing how),指经验、能力。
我们掌握母语,是日积月累的习得,那么如何习得英语呢?
?
家长怎么做
从孩子3岁开始,在3-5岁不要让孩子学阅读,更不写字,通过大量听,让孩子理解声音,和母语习得一样。6岁以后再通过听力带动写字、阅读等等。
一、步骤 ???
1、家长说英语
启蒙阶段,可以通过“名词指着说”和“动词tpr”两种方式。通过在家庭实际场景中说英语,从词 → 词组和句子 → 给孩子念分级读物/一边看书一边听录音 → 报外教口语班。
名词指着说:当要教给孩子的词是名词时,指着实物说名词
动词tpr:如果想教的词是动词,就一边说一边做。
2、看动画
从3岁起,每天看原版动画片20分钟,到6岁。上学后,改为偶尔看电影。
?
3、听故事。
上学后,用眼控制,在家听大量有声书。
4、读原版书
从分级读到到章节书,贯彻自由自愿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坚持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让孩子自己选书泛读。
?
二、原则 ???
遵循“i+1”的可理解性输入原则。i是自己的现有水平,+1就是在这基础上只加一个1,只加一点点,以达到“可理解”。
尊重沉默期。在孩子能把大量内容逐渐内化,达到一定思维能力和有足够自信前,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一般6个月到1年。随后才会开始输出。
在培训班,完成“学得”的任务;在家,完成“习得”的任务。孩子越小,习得的比例应该越大,家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幼儿阶段,习得占学习英语总时间的80%以上。小学后,逐渐增加“学得”的比例,在4-6年级达到1:1。
?
三、英语培训班的作用 ??
1、英语培训班应起到的作用
(1)口语课堂提供孩子输出的环境。
(2)在培训班学习自然拼读规则、语法规则、写作等东西。
(3)同伴学习。
(4)随着孩子年龄增大,读写比例提高,英语学习体系越来越重要。课外班的学习通常遵循一个体系,有一定的标准和进阶规划。
2、衡量外教的指标
当孩子已经有了至少1000词的听力词汇量,才能够充分吸收外教的输入。
(1)是否明确交代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完成了目标。
(2)基于目标,有随机的“发散”和发挥。如果太围绕语言点目标,就同中教差不多了。
(3)在高级别阶段,听说读写是否均衡。在学龄前和低级别,应以听说为主。
(4)老师控制课堂的能力,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5)是否有独特的教学手段,外教的强项是游戏的设计,且游戏应围绕教学。
(6)语音是否正确。对口音(英音、美音、澳大利亚音)不用挑剔,保证是母语者就行。
?
四、读物和教材 ??
1、教材在课堂学,承担“学得”任务,构建语言的骨架。读物在家看,承担“习得”任务,是骨架上丰满的肉。
2、不要用读物做教材。
(1)违背“听说领先”原则,分级读物是“读”,且词汇大多属于书面语言,不能覆盖日常交际里最基本的日常用语。
(2)教材包括“听说读写+语法语用”,内容螺旋上升,新知识点循环复现,适合课堂使用,解决“质”的问题
(3)分级读物适合在家泛读,解决“量”的问题。
?
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磨耳朵 ???
1、有些家长错误地把“磨耳朵”理解成不管孩子懂不懂,先放录音“熏陶”,违背了“可理解性输入”原则。不理解的输入等于噪声,没什么用处。
如果孩子有一定基础(例如可理解录音一般),“磨耳朵”来让孩子提高也很低调。
最好是能听懂99%(100个词有1-5个不认识的),剩下的1%让孩子根据语境猜出来,轻松地一遍听懂,一本听完,很快进入下一本。
正确的做法:
1、让孩子主动去听,而不是当做背景音乐
2、让孩子能理解99%的内容,沉
醉于故事内容
3、通过听,吸收大量词汇和表达式,有效“习得”
4、通过听,学来的语言有效转换为口语、阅读、写作能力。
?
二、英语学习中,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上限是他听力理解能力。
即孩子能看懂的,不可能超过能听懂的。因此通过听力难度的增加带动阅读的提升。
?
三、精读和泛读
精读:把精读交给老师课堂。
泛读:“习得”,让孩子通道大量、快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隐性地习得词汇和语法。贯彻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ce reading)。材料要大量、有趣、可理解(comprehensible),每页不能超过5个生词,不用查词典。由学习者自己选择材料,按照自己的速度阅读
可以选择分级读物和小说作为材料。分级读物有专门训练拼读的拼读读物(phonics reader),有按照语言难度来分级的分级读物(graded reader)。成套的系列小说可以提供给读过分级读物的孩子继续泛读。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帮耗子推荐合适的读物,根据孩子在一个级别停留的时间,及时调整书的难度。
?
四、跟读
是否应该让孩子跟读,即跟着录音一句一句模仿,要求孩子大声朗读课文或者小说呢?
语言学习有沉默期,在听了半年之后,有了一定的输入,才开始说一些英语(在交际中互动地说,而不是跟读)
在学习phonics(自然拼读)的过程中,以及学习之后,用phonics读物练习拼读的时候,顺便练习跟读,纠正语音语调。这个时候的学习主攻方向是在发音与阅读上。
?
五、自然拼读与音标
1、自然拼读
(1)适合母语者
(2)前提:有足够大的听力词汇量(3000词汇量)
(3)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按照自然拼读去读,将发音和大脑中已有的音去印证,从而明白单词的意思。
(4)局限:只能解决70-80%规则的词,遇到不规则的词,母语者基于大量的听力词汇,会去用不同发音去猜,同时,根据上下文去推断意思。非母语者可以用发音词典解决。
2、音标:适合听力词汇量不大的外语学习者
?
六、背单词
不提倡背单词,应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掌握单词。
最基础常用的2000高频词汇,通过实景交际和动画片中学到,建立声音和图画之间的直接联系(无关母语)。再通过阅读认识这些单词。
2000-5000中等频率词,在听力和阅读中,边听/读,边记(听力先行)
5000以上的词汇,通过词根等方法背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