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讲个真实的故事。
2012年我毕业那年我去了一家培训机构做英语老师,有一天主管找到我说,”给你
分配几个高水平的学生”,我记得他还是满脸堆笑的对我说的。
我的第一反应,”好啊,太好了,高水平的学生好带”,可是我也觉得他的笑容里带着别的意思,于是我就连连追问,”主管,这群学生好带么?”
纸是包不住火的,主管说了实话,”这群学生按照课程体系的进阶安排确实已经到了高阶的水平了,但是他们的实际水平也就是中等水平吧。”
他接着说,”这些学生都是老生了,在机构学英语已经有3年多了,从初级到中级,他们已经把该学的书本知识都学过了,他们也参加了各个阶段的考试,他们这个群体彼此关系很好,课堂纪律不用担心,现在要到高级阶段了。”
我明白了,我知道了难题在哪里了,”这群学
生课本知识都学了,测试也过了,但是感觉英语没学完还想继续学习。”
几堂课接触下来,我发现他们只关注课本知识,确实很较真,每每又不明白的语法条目我们能讨论一节课,发言也算积极,但是每每我写在黑板上一个话题让他们依据所学张口表达的时候,或者要求他们写一段小短文的时候,学习热情和书面或口语表达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我想人们总有一种印象或者叫观念,”我可以凭借不断的这么学习学得流利的英语。”
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懂得越多一定是好事吗?
在日常生活所见多种领域,确实,懂得越多是好事。比如,对食物知道的越多,我们就能越能做出更好的菜品;买房的时候我们要越多的了解小区的安保环境和犯罪率。但是对于语言学习,似乎并非如此。
努力的死啃每条语法条目,参加每次过关测试就一定会达成语言的流利吗?
No, no, no…
事实上,要想把语言说的流利就要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不可能懂得所有东西之后才能说,获得语言流利性的前提是能用所学表达自己。
如果你总能用自己所学把意思传达清楚,哪怕语法不那么规范,词汇没那么高大上,流利性是可以达到的,这个过程也可以不断的增长信心。
怎么学习英语或者语言呢?远离课本。
远离课本也同样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每天用英语写日记,参加英语活动,读英语博客,看英语杂志,听音频,看英文电影……
为什么要远离课本呢?因为里边的内容不一定是你现在能接受的。
语言学习研究有个概念,”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自然顺序说)”,也就是我们学习语言跟学习其他知识是不同的,我们对语言的每个部分的学习都要到一定阶段,真正的到一定阶段而不是根据某某机构给出的课程体系。课本里有很多知识不是我们能接受的,学习了也用不出来,学习了并不等于掌握了,因为它在我们的自然顺序之外。
不能掌握的自然也不会应用了。语言还是重在应用,可以选择多种形式不断应用,而不用拘泥于某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