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国成年人学英语的正确思路
中国全民学英语,但成绩非常惨淡,绝大部分人在学校上了十几年英语课,对英语听不懂、读不顺、说不出、记不住、无法沟通,实际英语水平等于零。这个残酷的事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有些人因为能磕磕绊绊阅读一些简单的英语文章,能背几千个单词,场场考试能对付过去,就以为英语水平还不错。但这只是自以为。
如何评价自己真实的英语水平?
多数中国人不知道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为零
为什么中国人学不会英语?缤纷英语以大量事实和合理推导,分析了中国人目前学英语的方方面面的情况,汇总起来的原因只有一条:中国学校的英语课上所教的,并不是真正的英语,而是假英语。
真英语是什么样子?就是英美人讲的、我们在英美剧中听到的,有声音、有语境、有准确含义的活生生的语言。但中国学校教的是什么呢?砍了语音,砍了语音,砍了能力训练。英语是表音系的语言,内在逻辑和含义都藏在声音里,把语音砍了,等于同时也砍了内在逻辑和准确含义。结果就只剩下文字状态的、零散的单词、语法规则、文章这些碎片。这些碎片不可能组成一门有效语言,跟真英语根本不是一回事,就是个假货。
学校以为中国人是英语文盲,只教文字读写就够了
99%的中国人不知道在学校十年苦学的是假英语
学英语是学什么?既不是单纯学知识,也不是单纯练能力,而是在头脑中创建一个思维体系。可惜这点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学校不知道,大量英语培训班不知道,英语老师不知道,普遍学了十年英语的中国人基本上都不知道。连学习目标都不知道,盲人摸象、零碎抓取,当然不可能学得会。
学英语,是在头脑中从零开始建立一个英语思维体系学英语,并从零开始培养出各种英语能力,再储存各种英语信息。然后让这个英语思维体系正常运转起来,具备接收、理解、整理、储存、输出英语信息的能力。这个样子,英语才算学会了。
学校把单词、语法规则、碎片文章当成知识背下来。某些培训班单纯练听力、练口语、练写作就够了。这些工夫做得再努力,也无法让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英语思维体系。就象你想让你的电脑正常工作,你必须先安装一个有效的操作系统,再安装相应的应用软件,且住磁盘中输入数据,你才能做编辑、播放、修改、打印这些工作。如果你电脑中连操作系统都没有,光是安装一些应用软件,或者光往磁盘中储存数据,你说你的电脑能正常运转吗?
中国学校的英语课,从来没教怎么建立英语思维体系,也没有训练任何英语能力。死背的单词、语法规则、文章这些都是碎片。人脑对碎片没有储存能力,必然迅速遗忘。因此大家十年来一直背、忘、再背,却根本就没学过英语。而所学的单词,只有文字原形和捆绑的中文含义,并不是单词的真实含义,用来阅读英语文本都读不通。那些以为啃了几本英文书就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不错的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阅读”过英文,而是仅做文档解密。也就是面对英语文本时,把每个单词转化为中文词汇,拼凑成中文句子后,猜含义。猜得跟英语的真实含义差距很远,经常半懂不懂,或完全不懂。这种用中文解密英语文本的方式,练再多年也不可能提高英语水平。背单词这个事永远都得做,划分句子成分也不可避免。
中国学校的英语课至少缺失90%该学的内容
你苦背的单词对英语听说读写译考全都没用
中国人学英语死不回头背单词的终极原因分析
很多培训班虽然练了英语能力,但是在没有英语思维体系的前提下的瞎练,其实是在中文思维体系内练的,只练了中文,英语那里一片空白。所以怎么练都是白练。
长期学不会英语不是你的错
如果你知道以中国学校那种方式永远也不可能学会英语,你是否还会继续那样学?如果你知道学不会英语并不是你的错,你是否能重新建立自信心?
英语是目前全球通用语言,无数人应用自如,三四岁小孩子能完全掌握好,它不可能有多难。事实上,学英语跟学任何语言一样,小孩子可以轻松学会,成年人也能轻松学会。中文跟英语的思维冲突非常激烈,长期适应了中文思维的中国成年人学英语,会更困难一些,但也不特别困难。要点如下:
1、中国人学英语分为成年人和儿童两种,学习方法是不同的。儿童只要有良好的英语环境--是良好,也就是真正有效的那种,而不是很多人以为上个少儿班就够了--能自动学会英语。成年人有母语防火墙的干扰,无法自动学会,需要正确、专门学,突破母语防火墙。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母语防火墙的存在,以为成年人学英语跟小孩子一样,只管拿英语信息不停地灌输就行了。却不知道无论灌输多少,都被母语防火墙屏蔽得滴水不漏。
中国成年人学英语的最大难关是母语防火墙
常规“英语环境”对中国成年人学英语没有意义
2、声音是语言的基础,人类学会所有语言都是从听声音开始的,包括中国人学汉语。英语是表音系语言,英语的内在逻辑和全部含义都藏在声音里,掌握语音就掌握了英语的全部秘密。中国学校恰恰把语音阉割了,导致中国人永远也学不会英语。
但英语语音跟中文的字字清晰、固定发音不同,英语语音很复杂,而且广泛音变。很多自己摸索着练听力的人,怎么也听不清楚,是因为三个原因:一、音标那里就没学好。二、没有专业训练过听音和发音。中国人对母语普通话的培训都要一两年,但却从来不训练英语语音,却以为能自动听清、发准,这想法不奇怪吗?三、英语单词在句子中大部分都有音变,根本不是单独时的发音。如果不专门学习音变规律,是不可能对句子听清楚的、发标准的。
可以说,语音是英语的灵魂和核心,必须精通语音才能学会英语。但语音又是学英语的入门第一道大难关,非常困难,极难学会。中国学校还把这个最大的重点给砍了,结果99%的中国人不知道学英语应该先把语音的硬骨头啃下来,还以为不学都行。
你真知道标准英语发音是怎样的吗?
中国成年人不可能靠自己摸索而听清英语声音
3、语法是把词汇串成句子的绳子。英语语法规则多、复杂、严谨,适应了中文简单随意规则的中国成年人极难掌握英语语法。但难掌握不等于无法掌握,按正确的方法学习是可以掌握好的。中国学校的语法课一是缺失了语法能力训练,二是拿传统语法书当教材,教了太多错误的语法规则。结果三四岁小孩就能掌握的语法,中国整个国家就没几个人掌握好了。很多人大学毕业了,还没搞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学英语语法。
为什么你背不熟英语语法规则?
为什么你要划分句子成份才懂英语含义?
4、中国成年人无法自动学会英语但为什么儿童能?因为儿童没有母语防火墙,天生对英语拥有语感。有了语感,就能听清听懂、能记住、能思维、能交流、能自动提高。中国成年人的英语语感要从零开始培养,不培养就永远也没有。中国学校还有其它英语培训班,根本不知道学英语要培养语感,从来没培养过。中国学生没有语感,对英语只能死记硬背,背单词、背语法规则、背文章,好不容易背下一点,不久又忘了。十几年来反复不停的背、忘、再背,毕业不久,英语就跟从来没学过一样。
有语感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对中文都有很好的语感。听过的声音、字词、句子,一两遍就记牢了。读完一本小说,马上可以绘声绘色讲给别人听。如果对英语有语感,也是同样的效果。根本不需要背单词、背文章的。英美四五岁的小孩子以听的方式积累五千多的单词量,从来没有背过,终身牢记。相反,中国人死记硬背的单词既没有声音,又没有准确含义,也不会应用,更要命的是,两个月不复习,必定忘光光。
有语感就具备自动记忆英语信息的能力
语感是英语成为外语还是母语的分水岭
常规“英语环境”对中国成年人学英语没有意义
5、拥有语感之后,对英语声音能听懂。听到的内容能自动记住。英语是音形对应的,能听懂的必然能读懂,象读中文那样一遍懂。读完能记住很多内容。只要不断接触英语信息,头脑中的储存量就越来越多,然后就可以训练少量输出了。等输出水平提高,英语变成母语是没有悬念的事。
但没有语感的时候就瞎练听力、口语、写作,没用的。因为关键在于头脑内部的思维能力。你连英语思维体系都不存在,怎么可能进行思维?如果你电脑中没有操作系统,或者没有应用软件时学英语,你的扫描仪、打印机什么的终端设备再好,也没用。有语感实际上就是具备英语思维能力。没有这个地基,英语大楼是建不起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量培训班苦练听力、口语,或者很多人找老外陪练口语通通无效的原因。
中国人学英语并没有“语言最佳学习期”
正确训练听力需要三个要素你知道吗?
流利说写英语必须具备哪些先决条件?
英语文字阅读能力是以听懂为前提的
其实说白了,人类学会任何一门正常语言的方式都是一样的。0-4岁以听的方式学会了母语,6岁左右母语水平很象个样子了。进入小学后学文字,再以阅读书本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母语水平。中国成年人学英语也是一样:先听懂,那读说写译能力全跟着来了。如果听不懂,头脑中不可能建立英语思维体系,不可能获得英语语感,任何后续能力都没可能训练出来,任何英语信息都记不住。
英语不是单纯的知识,不是单纯的能力,而是一个庞大的思维体系王国。跟电脑的整体体系一样复杂。这个体系你没创建好,或者缺点什么,是无法正常运转的。凡是误以为英语多容易学的,无一例外都学不会。
多数中国人不知道学英语比学其它科目难在哪里
中国学校的英语课犯了太多错误,几乎就没那里搞对了,所以全中国十几亿人不管多聪明、多努力,普遍苦学十年连英语的门都进不去。这不可能是十几亿中国人全都笨,而仅仅是中国学校教错了。
从专门的语音内容开始,按正确的方式听懂,再大量输入和训练,最后才训练输出能力,学会英语,甚至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是完全可以预期的。甚至根本不需要十年、二十年那么漫长的岁月。缤纷英语24步进阶教程用来培养语感,时间是一年。然后用专业英语增加输入量和储存量,把听力提升到母语水平,两三年。同时,训练说写输出能力。这种学习,比光是背知识所学的内容要多十倍,在头脑上非常辛苦,但精神上非常快乐,没有痛苦感。成就感却极大,学英语越学越上瘾。最主要的是:学会英语的目标就在眼前,触手可及。而在学校上英语课最大的痛苦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无论怎么努力都是那么无能为力。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你多年也学不会英语的原因了吗?你有正确的学英语思路了吗?如果头一次接触这种学英语思路感觉有点晕,只要把其中列出的相关文章点开,多读几篇就能找到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