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避“坑”指南,轻松助娃弯道超车——《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上篇
选择让孩子5岁学英语,多少有点功利的成分。虽然中学时我的英语成绩还不错,但也痛恨极了背单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时候听力大多听不懂,心里想着能蒙混过了就万事大吉了,班上还有一些同学因为英语四级没过没能按时领到毕业证……
想想那时学英语真是辛苦,就这么辛苦的学下来,却还是不能开口说英语,也基本听不懂。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相信你也有不少吧!真心不想让孩子以后也学得这么辛苦,儿童学语言有先天的优势,早一点学英语,在小学阶段把孩子英语启蒙做好,初中、高中待孩子的学业压力增大,才可以不用再为英语操心,把精力和时间转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上。
当初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给孩子报了线下的英语课。在线下英语机构学了一年多,投入的费用高昂暂且不说,付出的时间也不容忽视,一周两次课,风雨无阻,每天坚持打卡近四百天……
然而这些巨大的投入和付出并没有让我的孩子在英语上有特别明显的收获和进步,顶多比没有学过英语的孩子多知道几个单词而已。毕竟啊,一个月一本小故事书,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句型,几十个单词,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氛围中,这样的输入量是远远不够的。
近两年市面上英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APP,公众号小程序里还有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英语课程……这些铺天盖地的英语学习资源和渠道,不但没能让身为家长的我更加从容,反而陷入更多的迷茫和焦虑。
每个机构和课程看起来都很专业,也各有特点和优势,我该怎么选择呢?是继续接受线下的英语学习,还是选择线上学习,哪种学习英语的方式是正确的呢?哪些英语教材是适合孩子的呢?怎么才能让孩子学好英语呢?这些问题每天困惑着我,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受益于互联网的便利,我加入了一些英语启蒙学习社群,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了解到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儿童正走在英语启蒙的路上,还有很多的家长因为掌握了恰当的英语启蒙方法,让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英语学习上就取得很大的进步!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有的能轻松看懂英文原版动画片,有的出国旅行时能跟当地人无障碍交流,甚至更有许多“牛娃”6、7岁就读原版的《哈利•波特》了……
在读了外研社盖兆泉老师的著作《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后,我解开了曾经一度让我困惑的迷团,也逐渐理清了孩子英语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原来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让孩子在学习英语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的作者盖兆泉,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是外研社的资深编辑。她的孩子Gary 5岁学习英语,8岁、9岁连续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北京决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金奖,10岁参加FCE考试(剑桥第三级),以B(良好)通过,11岁到美国无障碍插班小学五年级,跳级学六年级内容。她基于二语习得理论,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对近百个孩子的关注、研究和总结,撰写了本书并为中国儿童规划了10年的英语学习路线。
本书非常详尽而系统的介绍了孩子在英语学习的常见误区,解答了家长们的困惑,为家长们提供了学习英语不同阶段的方法,既系统又实用。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阅读,我将分两篇文章对本书的要点进行介绍。
本篇为《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上篇,我结合自己孩子英语启蒙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本书中英语学习的常见问题及误区:
1、学英语到底有什么用?
2、习得和学得
3、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
4、英文磨耳朵有用吗?
5、跟读是好办法吗?
6、精读 or 泛读?
7、揭开“自然拼读”的神秘面纱
8、何时报培训班?
如果你正打算让孩子学英语,或者你的孩子已经在进行英语启蒙,相信本文会对你有帮助。
一、学英语到底有什么用?
首先我们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英语?除了应试之外,学英语还有哪些好处呢?盖兆泉老师在本书中阐述了学英语的理由,让我更加确定让孩子学英语的选择是正确的:
1、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人类绝大部分的科学、文化、艺术成果都是以英语为载体的。以汉语记载的数量太少。不懂英语,就有点像是21世纪地球村里的文盲。
2、英语是科研用语,世界上95%的论文都是用英语写的,在大学里搞研究的人,不会英语就不能广泛阅读该领域的论文,更不能发表有质量的论文,基本上无法搞科研。
3、建设一流大学,最关键的是师资。从国外引进的好教授只会说英语,中国学生如果上不了他们的课,中国的大学就难以成为与世界接轨的一流大学。香港全是华人,可他们的大学都用英语教学,这样才能国际化。
4、在这个世界上,双语人,即说两种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总数多于单语人。
5、在欧洲,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已经是双语者,但89%的学生还要再学习一门外语——英语,在瑞典,85%的成年人会说英语。即便是美国这样缺乏学习外语动力的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在小学开设外语科目。
即便我们不以让孩子将来出国为目的,身为父母我们也一定希望将来孩子能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宽阔的格局吧,那么学习英语将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让他们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二、习得和学得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中提到两个概念“学得”和“习得”。简单地说,“学得”是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一种语言,如学教材,背单词,学语法就是典型的“学得”。
“习得”是指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一种语言,并非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比如孩子学习母语的过程零基础孩子学英语教材,就是“习得”。
绝大多数学习者都在背课文、做题和考试中循环往复,埋头苦学,很少有人把精力投入在听故事、读小说等无意识的习得上。英语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在“学得”上花了很多工夫,在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上却均达不到理想的程度。最终的原因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习得”均没有受到应得的重视。
怎么才能做到习得呢?比如一个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小孩,每天处于英语的自然交际环境中,他会习得第二种语言,这个自然环境有如下四个特点:真实语境、交际需要、大量接触、交流互动。所以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真实语境中跟孩子用英语对话,找机会让孩子和外国友人交流,上外教课,看原汁原味的英语电影和动画片,听英语故事或歌曲,自由阅读英语书籍,大量听读,没有学习任务,没有考核,孩子就可以做到“习得”。
即便是把孩子送到培训班,仅靠一周一次或两次的课程,输入量有限,是很难创造奇迹的,所以习得主要靠家庭。
在培训班,完成“学得”的任务,在家完成“习得”的任务。孩子越小零基础孩子学英语教材,习得的比例应该越大,在幼儿阶段,作者建议习得应占到英语学习总时间的80%,上小学以后,要让“学得”的比例逐渐增加,最终在小学高年级(4-6年级)达到1:1的比例。
三、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
我们那一代人基本从中学才开始接触英语,而且一上来就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还听不懂也不会说呢,就直接开始读写了。听说读写同时进行,大脑的负担多重啊!所以根本记不住,这样学出来的即便是大学英语过了四、六级的,也基本上没办法做到跟外国人用英语交流,不仅说不出其实也听不懂几个单词。像这样学出来的英语我们称之为“哑巴英语”、“聋哑英语”。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
英语是一门语言,我们的母语也是一门语言。回想我们幼年学习母语的过程,再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孩子,都是经历了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的听力输入刺激,也就是听周围大人说话的过程,才逐渐张口说话的,到了学龄前甚至上学后才开始学习认字、写字。
文字和语言是不同的东西,在一个语言环境里,只要不聋不哑不傻,人人都能学会语言。但是文字是读写技能,需要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要给孩子科学正确的英语启蒙,要帮助孩子先搞定听说,然后再过渡到读写。“先听说、后读写”,具体的顺序是“听、说、读、写”,听说代表语言的学习,读写代表对文字的学习。
当然,语言的输入还要大量、有意义、有兴趣。如果一周只学习两个小时,即便是学习了十年,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有意义和有兴趣的意思是二语学习者必须要对要习得的材料感兴趣,能听得懂,能看得懂,知道说得是什么,愿意再听或读下去。否则,孩子吸收的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孩子在听了半年之后,有了一定量的输入,才开始说一些英语,这个“说”是在交际中互动地说,而不是跟读。语言学习是有沉默期的,一般是6个月到1年,家长要对沉默期有耐心,外语“说”的能力要比“听”的能力来得慢得多,而且它是自然到来的,听得多了,孩子自然就会说了。
聊完了“听说”,我们再来谈谈“读写”。美国人相当重视阅读,学龄前父母就很重视在家给孩子读故事,在遍布全国的社区图书馆,孩子可以免费听专业老师读故事。上学后,美国学校更是开展“疯狂阅读”,班级里有按照级别分类的图书角,学校每天都有阅读课。
美国学生上学会先学自然拼读,然后逐渐加深拼读练习和分级阅读训练,把学前的2500—5000个词汇转成阅读词汇。学校有阅读作业,阅读测试,阅读分级和晋级指导,除了课本,学校要求学生们在课外大量展开泛读,通过阅读来扩充词汇量。所以到小学3年级,美国孩子已经有了6000左右的词汇量了。而中国学生大学六级才有5500词汇,可见中国学生的词汇缺口是很大的。
以上我们了解到美国孩子积累单词的过程和阅读密切联系在一起,他们不是单一的学单词、背单词,而是在听故事、读故事、学知识的愉快过程中完成的,通过阅读所掌握的单词是牢固的,而且基本都会用。
而中国的课堂的词汇教学手段,还停留在单词和释义的阶段,势必记了忘,忘了记,即便记住了拼写和意思,也不太会运用。
所以,孩子在学习拼读和拼写前,应先能听懂大量的词。通过自然拼读这个“扫盲”工具,学会阅读,训练拼写,阅读和拼写互相促进,在实现词汇量的飞跃,但拼写肯定会落后于阅读。即:认识的词比会拼写的词要多。也就是说单词拼写的练习是有必要的,但好的方法是先有“音”和“义”,再去把“拼写”和“音”结合起来记忆。
听—说—读—写,这一老生常谈的理论大家都懂,可很多培训机构和家长还是做不到。现在的社会太急功近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赶超别人,太多盲目而焦虑的家长等不及地让孩子刚开始学英语就读,或者逼迫孩子开口说,甚至还有听、说、读、写同时进行的,这样做不但会影响孩子对语言学习的习得,还有可能造成哑巴英语,让孩子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更难以达到学习效果。
四、英文”磨耳朵“有用吗?
上图为书中列出的美国新课程标准CCSS,可以看出,美国儿童的听力理解能力,在13岁之前一直高于阅读理解能力,二者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缩小,但差距一直持续到中学。
因此书中建议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资料时,应该始终保持听力材料比阅读材料难度大,对于儿童的外语启蒙,听的技能是一切技能的基础。儿童又特别擅长从听中习得语言,让孩子多听,绝对是一条正确的路。
作者在实践中也发现她的孩子Gary的听力水平一直高于阅读水平两个年级以上,即他在能听5年级、6年级甚至7年级的小说时,读的是3年级的小说。我在很多英语“牛娃”的案例中也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的,听力的输入量都很大,由此可见大量而有效的听力输入的对孩子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那么是不是孩子只要大量听英文就行了,无论孩子是否能听懂?很多家庭在各种场合给孩子播放英语儿歌,动画音频等,美其名曰“磨耳朵”,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反正灌耳音嘛,听了总比不听强,我曾经也这样安慰自己。可是作者反对低效的英语“磨耳朵”,她认为英语启蒙是“英语声音的启蒙”,要建立声音与图像情境的直接对应关系。
举个例子,从现在开始,每天给你播放阿拉伯语新闻,即便听上一年,你也不可能学会。所以,听力输入要遵循“i+1”的可理解性原则,i是自己现在的水平,+1是在这个基础上只加一个1,只加一点点新知,以达到“可理解”。
作者的儿子Gary几年时间里听过近800本小说,他在听时能够理解99%的内容,通过听,吸收了大量的词汇和表达式,不断转换为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大量的听力输入全面提高了他的英语水平。
据说“i+1”原则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了,然而这么朴素的道理,我们是不是还不知道呢?当然这需要家长给孩子提供音频时注意难度和等级。不同的原版书有不同的分级方式,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太广,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建议选择优秀的分级读物,或系列小说,它们都是难度逐级递增的,书中也推荐了启蒙不同阶段的优秀书单。
五、跟读是好办法吗?
中国的家长和老师热衷让孩子跟读英语。比如要求孩子跟着录音一句一句的模仿,要求孩子大声朗读课文或小说,我的孩子在线下机构学习时,老师就是以每天的朗读打卡来激励孩子保持学习动力的,试想曾经我们在课堂上学语文不也是大声朗读吗?由于对朗读了解不全面,我们积极响应了线下机构的打卡活动,把在家里主要的英语复习时间花在朗读上,结果可想而知。
本书告诉我们,英语的初期要求孩子跟读是不合适的,因为在这个时期大量听是最重要的,多听少说。
口语的特性是随机、交互、交际,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跟读未必能练得了口语。即便跟读得惟妙惟肖了,也不意味着口语交际就过关了。其次启蒙初期让孩子把精力注意在模仿语音上而不是对语言的整体理解上,也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的孩子能读得很好,却不能开口说英语的现象。
那么什么时候开展跟读呢?
可以在(自然拼读)的过程中,以及学习之后中,用读物练习拼读的时候,顺便练习跟读,纠正语音语调,然后依据原版录音训练朗读这些读物。这时候,学习的主攻方向是在发音与阅读上,将二者放在一起练,一举两得。既学会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即拼读,同时又训练了语音语调,培养了朗读能力。
六、精读or泛读?
由于缺乏语境,孩子容易遗忘,常见许多家长在启蒙初期就要求孩子在家里反复阅读英语课本或书籍,甚至还会讲解一些时态、语法等知识。这正是所谓的“精读”。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让孩子精读,什么情况下让孩子泛读呢?
精读的特点是篇幅短,不会的单词较多,而且有一定的语法教学、语篇教学目的。教材里的文章是为精读专门设计的。精读课程,要有“课前”的导入,处理词汇,“读中”的学习,“读后”的练习。通常还需要用练习册来检验学习成果。也就是说,需要学习词汇、句式、文章结构、阅读策略、阅读理解,甚至口语和写作,这些都是精读课要涉及的内容。因此作者建议把精读交给教材、交给老师。
泛读的的特点是内容量大、不会的单词少,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实现快速阅读。泛读的目的和精读完全不同。如果说精读的目的是“学得”,那么泛读的目的就是“习得”,让孩子通过大量、快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关注意义的同时,隐性地习得词汇和语法。
分级读物和小说一般用来做泛读材料。有研究说,一个词汇,要在不同的语篇中看到5-16次,才能真正记住这个词,真正会用这个词,这表明了泛读需要大量、有趣、可理解,每页不能超过5个生词。
因此泛读可以让孩子作主,全凭孩子兴趣走,有的孩子对喜欢的书百读不厌,有的孩子即便是喜欢的书也就读一遍,第二遍就没兴趣了,这些都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处理。家长应该做的是泛读资源的提供者。搞清楚自己孩子的阅读级别和兴趣爱好,不断地把合适的好书推荐给孩子。
根据“习得”大于“学得”的原则,作者建议课堂上精读占20%,在课外泛读占80%。
七、揭开“自然拼读”的神秘面纱
近几年来风靡的“自然拼读”深受家长青睐,几乎所有线下机构都会打着自然拼读的旗号进行招生,说学了自然拼读就“见词就读、听音能写”,风靡的自然拼读课程导致很多家长过于迷信它在英语启蒙中的作用。
我的孩子在线下机构里也是从自然拼读开始学起的,我曾一度为孩子这么小就能读出陌生单词而骄傲,后来我发现让孩子四五岁的年纪就学发音是很不合理的。首先是枯燥,其次是孩子记不住也不理解单词的意思,仅仅会读根本就没什么用。
而盖兆泉老师却告诉我们:学习自然拼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积累3000个听力词汇。学习自然拼读的目的是为了阅读,而不仅仅是念出单词。比如说一个母语小孩子看到d,e,s,k这四个字母之后,就用自然拼读的规则去发音,d-e-s-k,哦,desk呀,他就懂这个词的意思了。如果孩子脑海里没有事先输入这个词的音和意思,那么即便读出来了也不知何意,就没什么用了。
可是,自然拼读只能解决70%-80%的单词发音问题,还有一些不规则的词怎么办呢?因为母语者有大量的听力词汇,这些词汇的发音和意思他都知道,遇到不知道怎么读的词,他可以用不同的发音去猜,去试错,一旦试出来的音他听到过,就知道怎么念了。有了意思,一旦对照拼写,也就推断出了发音。所以要学自然拼读,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听力,听力词汇量越大越好。
八、何时报培训班?
尽管家庭是习得的主力,通过“学得”学英语也是必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既然报班的“学得”也很重要,那什么时候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呢?
书中提出:把孩子交给外教的前提条件是要达到1000听力词汇量。
家长一定有所准备,再把孩子送到课堂上去,否则效果难以如意。试想,如果孩子的英语水平是零基础,那么即便外教使出浑身解数,孩子一堂课也只能吸收几个句型和几个单词,还面临下课堂来时都忘了的难题,实在对不住家长花出去的课时费。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听力基础,外教说的基本都能听懂,就能够在环境里大量吸收语言,并在外教的鼓励下尝试输出,进步会非常快。其实积累1000听力词汇一点也不难,在家说说,读读图画书,看看动画片,听听故事,1000词就有了(具体方法将在下一篇文章介绍)。
在对老师的选择方面,以作者的亲身实践来看,出于发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中教不可避免出现口语表达错误,且较为注重语法,输入量有限,因此建议选择外教。
目前市面上线上线下机构品牌众多,内容、价格、服务均不等,家长在选择时,可结合自身情况,通过试听等方式了解外教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能够随机拓展和发挥,是否有独特的教学手段,发音是否标准,高级别是否注意听书读写的均衡等指标进行综合衡量。
别忘了即便是上了外教培训班,家庭里的习得也是必不可少的,足够的输入量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沉浸在英语的环境里,不断进步。
以上总结了孩子在英语启蒙阶段的几种常见误区,这些都是孩子英语学习较为常见的问题,却不为很多家长了解的,如果早一点了解这些常识,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将不会走这么多弯路,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由于篇幅原因,本书所介绍的内容不能完全涵盖,《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还为中国孩子规划了一条英语启蒙路线,详细介绍了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要点,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具体介绍,敬请关注。
糖囧时光是一个教育类公众号,定期推送家长们关心的教育类文章,欢迎您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也欢迎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或者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英语启蒙经验和困惑,教育孩子的路上愿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