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课程标准大致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维度入手。其中,课程目标是明确的,课程内容是相对清晰的,教学方法则是灵活多样的。上期谈到英语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不宜陷入固定套路或死板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因此施教,这期再谈谈“英语
学习活动观”。
2022年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希望通过强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关联互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体验和实践,强调“学用结合”和“为解决问题而教”,强调为学生的素养发展和健康成长而教。
具体说,就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三类相互关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发展英语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同时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技能和策略,在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去获取信息、协助交际、帮助解决问题。
然而,从近期所见某些示范课例看,依然存在机械地套用理念模式而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和实施教学的问题,这种表面上看似落实新课程理念,而实际上格式化贴标签的教学设计,是用理念的套
子捆绑师生的手脚,是在作茧自缚,因为它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出现这类问题,背后反映的是部分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可能走偏了,或者说还有待深入。
理解运用英语学习活动的三个类型或三个阶段,不能教条化,需要运用辩证思维理解其精髓内涵,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设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融会贯通,不能只机械地贴上各种标签。
首先,“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列举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类活动的划分,所依据的主要是Bloom的框架,这个框架只是一个经过高度概括简化的模型。
尽管有较为广泛的接受度,但它只是个理论假设而非事实。
宏观地看,三类活动基本符合学生学习活动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但实际学习过程肯定比这个简化了的模型复杂得多,通常也不会严格按这三类活动线性地单向发展,中间总会有迂回、有反复、有交叉、有跳跃。从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学习,到听、说、读、看、写等技能培养,乃至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无不如此。
举个简单例子,学生学习并初步理解一个单词或一个语法现象后,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和运用活动验证并加深理解,也可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又可能反过来加深前面的学习理解,也就是说,三类活动经常是螺旋上升的。
其次,不是所有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都会按照三类活动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推进,也不会是一节课、一个单元就能完美地完成的,中间常会有反复、有遗忘。学习理解是个长期过程,对应的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也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本文首次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2022年第10期)
关注明师俱乐部
《明师说》系列图书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超高分英文短片《大自然在说话》(附视频文本资源)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中国风”英语课堂!(附案例)
报告发布:2022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
新学期,如何落实小学英语单元知识整合的方法!
“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效的学生作业设计?(附案例)
新学期先抓习惯,再谈成绩!1-9年级学生好习惯培养指南,请老师转给家长!
西南大学杨晓钰教授亲自指导中学语音教学创新实验班招募(限100所)
教学资源、精彩活动、趣味互动
福利折扣、在线咨询
明老师微信ID:MingJiaZhang123
请不要重复添加明老师,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